产品展示
黄仁勋公开力赞华为DeepSeek,英伟达加码布局中国“共赢生态”
2025-07-24
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硅谷一场人工智能峰会上,罕见公开点赞中国科技企业华为与新兴AI公司DeepSeek的技术突破,并强调“英伟达愿与中国创新者共建AI生态,寻找技术共赢的‘最大公约数’”。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全球科技界关注,被视为英伟达在华战略调整的重要信号。
“点赞”背后:认可中国AI技术“独特路径”
黄仁勋在演讲中特别提到华为的昇腾AI芯片集群与DeepSeek的开源多模态大模型:“华为在硬件能效比上的创新令人印象深刻,而DeepSeek用极低算力训练出媲美国际顶尖模型的成果,证明了中国AI的‘效率革命’正在重塑行业规则。”他进一步表示,英伟达正与多家中国机构合作,探索如何通过CUDA生态优化本土芯片与大模型的兼容性。
这一评价与两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受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影响,英伟达被迫中断与华为等企业的高端GPU合作,其A100、H100芯片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尽管此后推出特供中国的H20芯片,但性能阉割导致市场竞争力受限。此次黄仁勋的公开点赞,被解读为英伟达试图缓和地缘技术摩擦的积极信号。
战略转向:从“竞争”到“共生”
据接近英伟达的业内人士透露,公司近期在华动作频繁:
生态合作升级:与阿里云、腾讯等企业共建“AI算力优化实验室”,针对中国场景调优CUDA平台,降低本土芯片适配门槛;投资初创企业:通过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参与中国AI医疗、自动驾驶领域多轮融资,深度绑定技术链条;定制化产品落地:针对工业互联网需求,推出基于H20芯片的“轻量化”AI训练卡,价格较国际版降低40%,已获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订单。
“英伟达意识到,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创新策源地。”市场研究机构Omdia分析师王凯指出,“从华为的异构计算架构到DeepSeek的模型压缩技术,这些突破正在为全球AI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其对抗,不如合作。”
华为与DeepSeek:低调回应中的“技术默契”
面对黄仁勋的点赞,华为与DeepSeek均保持低调但积极的姿态。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欢迎所有开放合作,但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据悉,华为正将昇腾芯片与英伟达CUDA生态进行“有限对接”,仅开放模型训练层面的兼容接口,底层架构仍坚持自研路线。
DeepSeek则通过社交媒体回应:“技术无国界,创新需共进。”该公司创始人李岩透露,其最新模型DeepSeek-V3已实现与英伟达H20芯片的深度适配,推理效率提升30%,相关成果将同步开源供全球开发者使用。
挑战犹存:地缘博弈与“去美化”压力
尽管英伟达释放善意,但中美科技竞争的阴影仍未消散。美国政府近期被曝正酝酿新一轮对华芯片限制措施,可能扩大至AI软件与开发工具领域。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加速“去美化”进程:华为昇腾910B芯片已实现7纳米制程国产化,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初创公司也在自研GPU架构。
“英伟达的‘共赢’策略本质是商业逻辑驱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分析称,“中国AI市场占其全球收入的20%,失去这块蛋糕将直接影响其市值神话。但长期来看,技术自主仍是中国企业的核心诉求,合作与竞争将长期并存。”
黄仁勋的“中国棋局”:平衡术与长期主义
在峰会尾声,黄仁勋用一句中文收尾:“合作共赢,未来可期。”这或许揭示了英伟达的深层战略:通过技术合作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同时利用中国创新反哺全球生态。据悉,其下一代Rubin架构芯片将首次纳入中国团队的算法优化成果,而Omniverse虚拟仿真平台也计划开设中文专区,吸引中国开发者共建数字孪生生态。
结语从“断供”到“点赞”,英伟达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关系演变,折射出全球化与技术主权博弈的复杂图景。黄仁勋的表态能否打破地缘坚冰尚待观察,但一个明确信号已释放:在AI革命的下一阶段,封闭对抗注定两败俱伤,唯有开放共生才能定义未来。正如黄仁勋所言:“芯片可以分割,但创新的火焰无法被壁垒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