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理查德森创纪录之路,揭秘定制Hope-Lotus HB.T,展现巅峰战车魅力
2025-08-21
8.941秒,200米赛道,平均时速80.5公里。
在土耳其科尼亚的室内自行车馆,英国车手马特·理查德森踩下最后几脚踏板的那一刻,全场只剩下呼啸的风声。
计时器定格,他成为第一个在200米计时冲刺中突破9秒大关的车手。
现场的尖叫声和欢呼声甚至盖过了广播里的解说,而在他身下,那台外形独特的黑色战车却同样抢走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台战车是Hope HB.T的定制改良版。
它和普通场地自行车相比,不只是涂装上的个性,而是每一个零件都经过为理查德森量身设计的深度调整。
英国自行车协会首席项目工程师奥利弗·卡迪在这辆车的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与英国制造商Hope以及威尔士的增材制造专家Renishaw合作,把3D打印技术、空气动力学优化和人体工程学融合在一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副前叉。
巴黎奥运会上,英国队的HB.T配备的是莲花公司打造的超宽前叉,但理查德森的战车换上了Hope自主研发的新款。
卡迪解释,这一设计依旧保留了极宽的外形,但前叉与轮圈呈水平接触,从而减少乱流和附加阻力。
在高速冲刺中,哪怕是细微的空气扰动,也会被放大成宝贵的百分之一秒差距。
车把部分同样令人玩味。
这是一副3D打印的钛合金一体式车把,直接根据理查德森的肩宽、手臂长度和骑行姿势建模,几乎是他的双手在金属中的延伸。
与其他选手的车把不同,这副车把保留了钛金属的原色表面,没有额外喷涂,这不仅是为了视觉效果,更是为了在高速冲刺时增强裸手的抓握摩擦力。
钛合金的强度与轻量化特性,让它能承受短跑项目中巨大的扭矩而不形变。
座管的设计也有门道。
Renishaw为这辆车制造了一款分体式3D打印座杆,其造型并非传统的圆截面,而是经过气动优化,可以把气流引导绕开座管和骑手的大腿后缘。
这种细节的调整,往往是在风洞测试和CFD仿真叠加迭代中不断微调的结果,在赛场上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但会真实反映在速度上。
动力传递系统中,曲柄是另一大亮点。
Renishaw为理查德森打造的这套3D打印钛合金曲柄采用50mm的超大轴心,比常规公路或场地曲柄的24-30mm直径高出一大截。
内部采用晶格结构设计,每侧能够承受高达350公斤的冲击力。
更大的轴心意味着更高的刚性,尤其在爆发冲刺时,骑手施加的力量能够更直接、更高效地传递到链条和后轮,不被结构形变所消耗。
在轮组的选择上,前轮是Princeton CarbonWorks的碳纤维刀圈,后轮则配备Campagnolo的全封闭碳纤维碟轮。
这种搭配在场地冲刺项目中并不常见,但卡迪和理查德森显然在空气动力学和刚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前轮刀圈在高速中能更好地控制侧风效应,而后轮碟轮则最大限度减少空气扰动,让动力输出直接转化为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超宽前叉和后上叉的设计正面临规则的挑战。
国际自行车联盟(UCI)已经宣布,从2027年起,场地自行车的前叉最大内宽不得超过115毫米,后叉不得超过145毫米,而且这一测量将沿整个前叉和后三角的长度进行。
这意味着,像Hope HB.T这样依赖宽叉来优化气流路径的设计,将在规则生效后被迫退出赛场。
对于像理查德森这样习惯了这种操控和气动特性的骑手来说,这将直接改变车辆特性和骑行感受。
卡迪透露,与Renishaw的合作让他们在定制化上有着几乎即时的响应速度。
设计确定后,一周之内就能得到可骑行的样品,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传统碳纤维模具生产周期动辄数周甚至数月,而3D打印金属件不仅速度快,还可以在结构内部做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优化,比如内部晶格、渐变厚度、空腔走线等。
这意味着,理查德森的每一次训练反馈,都可能很快转化为下一版的车把、曲柄或座管。
Hope HB.T本身就是一台为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短跑项目打造的“规则边缘”产物,它的外形和气动设计大部分灵感来自汽车与摩托车的空气动力学方案。
相比多数场地车厂商采用的窄叉、传统管型,Hope与莲花的合作车型在风洞测试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低阻优势。
这种优势在高速冲刺中会被成倍放大,这也是为什么英国队在近几年的场地短跑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原因之一。
理查德森的这辆车不仅是速度机器,还像是一台在不断试探规则边界的实验平台。
从座管到曲柄,从车把到前叉,每一个部件都在挑战传统设计的惯性思维。
它的存在,让人们重新思考场地自行车的定义——到底是一种依赖骑手自身能力的竞技工具,还是人机一体化工程学的极致产物。
在科尼亚的赛道上,这辆车的每一次转动都与理查德森的肌肉输出完美契合。
观众看到的是破纪录的成绩,但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风洞试验、3D打印实验、力学测试以及手工调校。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零件细节,可能正是让他在200米赛道上比别人快0.01秒的关键。
这场世界纪录的诞生,不仅属于理查德森,也属于这台充满技术细节的Hope HB.T,以及参与到它的研发和打磨的每一位工程师与制造者。
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比赛的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