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俄乌会谈频频传出呼声,为何始终难以实现协议落地?
2025-09-03
在俄乌冲突还在持续进行的情况下,谈判的动向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美媒和俄媒采访时,再次明确表示俄方愿意与乌克兰进行更高层次的会谈,不过前提是会谈必须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而不是为了排场摆拍。这番话透露出俄乌谈判迟迟难以推动的复杂局面。
从俄罗斯方面的说法来看,莫斯科对会谈还是挺开放的,但强调实实在在的效果才重要。拉夫罗夫透露,普京多次表态愿意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直接会面,但条件是在议程充分准备、能达成具体成果的情况下才会举行。他特别提到,第三轮俄乌直谈时,俄方曾提出设立政治、人道主义和军事三个工作组,但一个多月过去,乌方一直没有回应。俄方觉得,如果没有阶段性成果支撑,领导人会晤就没什么意义。换句话说,俄罗斯不希望峰会变成走过场,而是真正能拿出可操作的协议。
乌克兰方面的态度明显有点矛盾。泽连斯基多次表示,他愿意跟普京直接交流,甚至也愿意在领土问题上谈谈。但与此同时,在跟特朗普和欧洲领导人开会时,他又对一些核心问题挺坚决的。比如,他明确否认“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和“就领土问题谈判”的观点。这样一来,虽然嘴上说愿意见面,行动上却又显得踌躇不前,反映出乌方既想借高层会谈争取主动,又不太想在根本性问题上轻易让步。
外来力量的插手,让这场谈判变得更麻烦了。特朗普一方面说他正准备促成普京和泽连斯基的会晤,甚至还打算让三方领导人一起出现;另一方面,他又威胁说,如果两周内俄乌领导人还没碰面,他就会做出“非常重要的决定”,这可能是“大规模制裁或关税”,或者“就此收手”。这个表态明显带有施压的意味,也能看出华盛顿在推动谈判和维护局势之间,暗藏着自己的算盘。
由这些情况看,谈判迟迟没有推进,不完全是某一方“倔”的缘故,而是多重角力交织的结果。俄罗斯强调程序和成果,避免没有充分准备就空谈;乌克兰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安全底线,要求由领导人亲自决定;美国和西方方面一边施加压力,一边给予支持,既不想付出太多成本,又要保证自身利益。在这样的局势下,即便领导人见面被排到日程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出真正可行的协议。
实际上,谈判归根结底是利益的交换,不是哪个单方面的意愿表述。目前,俄乌两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没有达成最低限度的共识。俄罗斯希望得到对自己安全关切的认可,并把这些保障写进法律;乌克兰则希望借助西方的支持,维护领土完整和获得安全保障。而美国和其伙伴们,更关心如何利用这场谈判稳定局势,同时还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在这些矛盾交织的情况下,谈判难免会出现反复和拖延的情况。
未来要打破僵局,说到底得看三件事:第一,战场上的激烈程度是不是能减轻点,为谈判腾出点空间;第二,双方是不是愿意在安全和政治问题上妥协一哈;第三,外部大国是否能舍弃一些战略考量,真心实意推一把促成和平。如果这三条线一直没法收敛,那俄乌谈判就还得在“见面不见面、谈什么、谁先让步”这样循环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