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中方才接通,美防长突变调,最大威胁已变,台当局必败无疑
2025-09-18
近期美国在安全战略上的言辞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令人不禁猜测背后隐藏着哪些新的动向。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一次采访中,突如其来地将“美国最大的威胁”转向了“自己的边境”,这与过去频繁将中国妖魔化的策略截然不同。
赫格塞思强调,过去美国一直在为他国的边界问题而战,似乎暗示着美国自身的内忧外患正在成为最大的压力源。
这一表态,无疑在打破外界对其对华激烈抹黑的认知,也引发了外界对美国内在矛盾的关注。
那么,赫格塞思的这一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推测,或许与近期中美外交互动有关。
早在“九三阅兵”之前,有消息透露赫格塞思曾试图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进行会谈,但中方方面一直未予回应,直到九号晚上才应邀通话。
这段时间内,中方的冷淡似乎让美方感受到压力,可能促使赫格塞思试图通过改变表态,向中国展现一份“友好”的信号。然而,真相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实际上,赫格塞思在今年五月份曾经多次在涉华问题上发表激烈言论,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更是措辞激烈。
他还提到特朗普试图将美国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声称这是为了从“防御”转向“进攻”。
这些言论表面上看来强硬,但其实不过是为了应对外界对于美国军事霸权日益削弱的担忧。
近年来,随着中国解放军在六代机等高端军事技术上的追赶,甚至在某些领域已超越美军,外界对美国军事优势的质疑愈发尖锐。
赫格塞思的所谓“强硬”言辞,更多是一种策略,用以缓解国内外的压力,稳定美国的军事形象。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战略本身就偏向保守。其执政期间,诸多政策直接削弱了美国传统的联盟体系。
比如,否定欧洲的价值观,试图索取格陵兰岛,压制日本和韩国的防务投入,审查英澳等传统盟友的合作关系,甚至对加拿大采取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破坏了美国的盟友关系,也削弱了其对俄、对华的战略布局。可以说,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倾向,使得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出现了新的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特朗普在经济领域对中国施加了极大压力,甚至在贸易战中动用关税手段,但在战略层面却表现得相对克制。
他逐渐意识到,美国的财政状况已难以支撑全球军事霸权的持续运作。
出于这个考虑,他在战略上采取收缩政策,强调优先处理拉美地区的内政,比如毒品问题、非法移民、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等。
相较之下,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逐步从“激烈对抗”变为“战略谨慎”。
对中国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一些变化的窗口期。美国将更倾向于集中资源应对拉美地区的内忧,而非一味扩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这对台湾当局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利消息。
过去有美国的支持,台湾在“反‘独’促统”的战线上尚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未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台湾的局势可能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美国优先保障的,是本土安全和区域稳定,这样一来,台海局势的变数也会增加,台湾的“抗争”空间或许会逐渐收窄。
整体来看,美国内政的动荡和对外战略的调整,正悄然改变着国际局势的格局。赫格塞思的“转口风”,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未来,随着美国逐步收缩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国际关系的平衡或将迎来新的变动。而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逻辑,或许比单纯的表面新闻更值得深思。
毕竟,世界在变,谁都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