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美国施压增税,中国寻求退路,马德里谈判谁先让步?

2025-09-19

中美这场贸易博弈,谁会先眨眼?每次看到新闻里说关税又要涨、谈判又要开始,身边不少朋友就会问,这到底和我们有啥关系?其实,这场大国之间的拉锯,早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里。你可能没发现,家门口的超市进口食品动不动就涨价,美国农民的仓库里大豆也是越堆越多。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影响就在你我身边。

今年9月,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选在马德里。就在谈判前一天,美国又搞新动作,把32家中国企业列进“实体清单”,还叫嚣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00%的关税,拉着北约国家一起“组团”打压中国。但戏剧性的是,德国、法国、意大利根本不买账,表面上答应开会,实际上根本不愿意一起加码制裁。美国这招“拉帮结派”,反而让自己在盟友圈里有点尴尬。

而中国这边,也没被吓住,反手就是一套组合拳。首先是稀土,审批出口的时间直接从7天拉到30天,还搞“一证一批”,美国想囤货都囤不到。要知道,现在全球80%的稀土加工都在中国,美国的军工产业又有90%得靠中国稀土,像F-35这种战斗机,每架要用掉410公斤稀土,供应一断,美军那些先进装备还真得罢工。再加上中国突然大举买南美大豆,阿根廷农业部都惊了,说8月份中国买了390万吨大豆,直接创了新高。美国大豆农民本来等着中国的订单救急,结果等来的却是满仓的大豆和一肚子的气。

你以为这一招够狠了吗?中国还对美国的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针对的是那种40nm的模拟芯片。真遇到限制,美国高科技产业也会有点儿慌。中国不是任人宰割的“待宰羔羊”,而是反击得有板有眼,刀刀见骨。

身处风暴中心的美国,其实压力山大。8月的CPI同比涨了4.2%,很多美国中小企业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因为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中西部那些靠种地吃饭的州,豆农们的抗议声一天比一天大。伊利诺伊、爱荷华这些大豆主产区,正是特朗普的基本盘,明年他还得靠这帮人投票呢。现在看着仓库里的大豆越堆越多,豆农们心里那个苦,特朗普一想起来就头疼。

不仅如此,美国法院今年还认定,特朗普政府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属于越权,万一最高法院维持判决,美国财政部还得把高达一万亿美元的税款退回去,财政压力一下子就爆表。再叠加上国内通胀、失业率高企,特朗普真是“里外不是人”。

中国这头的韧性则越来越明显。最新的GDP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5.2%。对美国的出口比例已经降到9.8%,创了历史新低,反而是对东盟、欧盟的出口一路高歌猛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例也超过7%。更重要的是,数字货币试点在多国落地,中国的贸易网络越来越不依赖美元。美国想靠经济制裁、金融封锁来打压中国,实际效果没想得那么理想。

马德里谈判桌上,双方的“底牌”都摆得很清楚。美国那边希望中国恢复稀土和大豆订单,为自家军工和农民解套,中国则牢牢把握住稀土审批和采购权,还在TikTok问题上据理力争。说白了,稀土和大豆,成了中美谈判的关键筹码。尤其TikTok,美国一直想以“国家安全”名义逼中国让步,可中国这两年修订法律,把算法等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有底气说“不”。有专家就公开评价,现在的TikTok事件,已经成了全球数据合规和数字主权的典型案例。

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强硬姿态,不只是谈判需要,更有国内因素。特朗普一边要给农民和军工企业一个交代,一边还要在内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算是拉着北约盟友一起加税,人家欧盟早就看透了,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明确表示不支持极端措施。2023年,欧盟还发布了对华“去风险”战略,说白了就是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近几年,稀土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搞得有声有色,出口管控不仅效率高,环保和追溯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还推动绿色产品认证,让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供应链里话语权更强。外媒评价,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不是单纯打贸易牌,而是有产业升级和国际规范的长期考虑。

整个大背景下,中美的分歧也越来越外溢到全球供应链和第三方市场。很多新兴经济体和主要贸易伙伴,如今也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选择。国际上有不少权威机构和经济学家都说,全球供应链已经走向多极化,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正在悄然形成。

这场“谁先眨眼”的谈判,极有可能只会达成一个阶段性的和解,真正的核心矛盾还远没解决。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能让物价别再疯涨,进口产品还能买得起,大家就已经松了一口气。谁能想到,一颗大豆、一块稀土磁铁,竟然成了世界格局的风向标?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