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新四军第七师物资供应情况:每人每月三条烟、一支牙膏及大米为主食

2025-10-10

新四军的七个师中,第七师的存在感并不高,但它的实力却很强。在新四军内部,流传着“富七师,甲全军”的说法,意思就是说,第七师上缴的军费,足以养活整个新四军。那么,第七师的这些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下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各部队被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新四军第七师的师长是张鼎丞,政委是曾希圣。不过,张鼎丞当时有其他重要任务在延安,所以没能及时到任。这样一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七师和皖江军区的工作都由政委曾希圣一个人负责。直到1943年,谭希林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的代师长,同时兼任皖江军区司令员,这才减轻了曾希圣的负担。

新四军第七师刚组建时力量非常有限,是新四军七个师中力量最弱的一个,甚至比不上梁兴初的独立旅。其他师至少有三个旅,而七师只有第19旅和一个挺进团,总人数仅2000多人。七师的活动范围也被日军和国民党军压缩得很小,主要在巢南山区和无东地区。巢南山区以董家山为核心,东边到石涧埠,西边到任家大山,长度大约30公里;南边到簸箕场,北边到巢湖边,宽度大约10公里,活动空间十分有限。

尽管新四军第七师活动的地方不大,但他们有自己的长处。第七师所在的皖江地区,自从1927年大革命时期就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当地百姓对新四军非常信任。另外,皖江地区人口多,物产丰富,是华中知名的鱼米之乡,这对抗日力量的生存和发展非常有利。

为了不被日本和伪军发现,新四军第七师采取了隐蔽发展的策略,不断壮大抗日军队和根据地,建立了政权。到1941年底,第七师的兵力从2000人增加到4000人,地方武装也发展到了2300人,民兵人数增加到22000人。虽然军队壮大了,但武器装备差,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七师开始发展皖江地区的经济,实行以商养军的政策。

为了促进皖江军区的经济发展,曾希圣从新四军财经委员会请来了一位经济高手,名叫蔡辉。在蔡辉到来之前,皖江地区因为受到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压力,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1942年,蔡辉来到皖江军区后,马上建立了皖江贸易总局,并亲自担任局长,负责管理新四军第七师的粮食、资金、税收、供销、工商业以及与敌占区的贸易。皖江贸易总局不仅成为了皖江地区的经济管理核心,也成为了军队物资供应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了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曾希圣决定对粮食、油料和棉花等物资进行统一管理。他还对从敌占区流入根据地的工业产品实施了差别税率。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增加了财政收入。

蔡辉很重视和敌占区的经济合作。敌占区需要粮、油、棉等产品,这些物资都要从根据地购买。蔡辉就将这些物资全部管控起来。日伪军不得不和我方合作,用他们生产的军需、军械、药品等物资和我军进行交换。日伪军还经常派兵为我方运输枪支弹药和药品,以换回他们所需要的粮、油、棉等物资。

汤家沟是新四军第七师在长江流域控制的唯一商贸港口,东边连接上海和杭州,南边靠近芜湖,西边与安庆相邻。蔡辉请求曾希圣派遣重兵保护这个港口,确保它的绝对安全。短短几个月内,汤家沟成了商贾聚集的地方,每天都有成千上吨的货物在这里中转。

蔡辉自己还创办了一家烟厂,开了煤矿和盐业公司,粮食公司,把这些公司生产的东西卖到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再从那里买我们需要的枪炮、子弹、钢铁、药品、收发报机、奶粉等物资,有些货物甚至送到了延安,帮助解决了延安当时的经济难题。

新四军第七师的钱包非常鼓,1944年1月到1945年1月,他们交给了军部4400万法币。按照当时国民党的供给标准,这些钱足够养活20个甲种师一年。此外,新四军第七师还向军部缴了不少军用物资,比如通讯器材和药品等。

七师还热心帮助其他经济困难的根据地。根据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的记录,1944年1月22日,新四军准备向延安和华东地区捐赠救济款3500万元,其中一师捐赠了1000万元,二师、三师和七师各捐赠了500万元,四师和浙东军区各捐赠了300万元,十六旅捐赠了400万元。到了1944年12月20日,新四军第五师面临极度困难的情况,七师一次性拿出了3000万元,一师拿出了4000万元,二师、三师和十六旅各拿出了1000万元。

新四军第七师的官兵,军费也是新四军和八路军各部队中最充裕的。伙食标准也最高,每人每月有10元的伙食费,主食是大米,还有零用钱,每个月可以买三条香烟和一支牙膏。军装也是军部特批的,全军唯一用进口的龙头细布。武器装备也是全日军式的。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