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57岁我才看透:退休后学短视频,别碰这2类内容,没流量还招反感

2025-09-11

57 岁这年,我从干了三十年的纺织厂退休,本以为能过上 “早上遛弯、中午做饭、晚上广场舞” 的安稳日子,可没出仨月,就被这种一眼望到头的平淡憋得慌。直到邻居李姐拿着手机凑到我跟前,点开她拍的短视频 —— 镜头里她在自家小花园浇花,配着温柔的背景音乐,底下竟有上百条评论夸她日子过得惬意。李姐说:“桂兰,拍这个不光能留个念想,运气好还能赚点买菜钱呢!”

我心动了。可谁能想到,接下来大半年的短视频尝试,让我从最初的兴致勃勃,落到被人戳着脊梁骨议论的地步 —— 不是视频发出去石沉大海,就是评论区满是指责。直到摔了好几个大跟头,我才彻底明白:退休后玩短视频,真不是啥内容都能拍,尤其是那两类,不仅没流量,还特别招反感,要是早知道,我也不至于走那么多弯路。

刚下载短视频 APP 那会儿,我每天抱着手机刷到半夜,越刷越迷茫。人家年轻人拍的探店、穿搭,我跟不明白;那些搞技术流剪辑的,我连软件都装不利索。老伴儿看我天天对着手机叹气,劝我:“不行就别折腾了,踏踏实实跳广场舞多好。” 可我偏不服气,李姐跟我年纪差不多,她能拍,我为啥不行?

我开始琢磨自己的优势。这辈子没别的本事,就会做饭。年轻时在纺织厂食堂帮厨,后来家里老老少少的胃都是我伺候大的,闺女总说我做的红烧肉比饭馆里的还香。这么一想,我心里有了谱:就拍家常菜教程,肯定有人看。

第二天一早就去菜市场挑了新鲜的五花肉,回家翻出压箱底的碎花桌布铺在餐桌上,又从网上花三十多块钱买了个手机支架。第一次拍摄,我选了最拿手的红烧肉。提前在厨房墙上贴了张纸,把步骤一条一条写清楚:炒糖色要用小火、五花肉要焯水去血沫、香料要提前泡…… 可真到开拍,还是乱了套。

支架没固定好,手机总往下滑;刚把五花肉倒进锅里,油星子就溅到了胳膊上,疼得我直咧嘴;好不容易想起要说话,看着镜头又紧张得忘词,“这个…… 那个……” 说了半天没一句利索的。等把肉炖上,我才发现忘了开油烟机,厨房里全是油烟,镜头里白茫茫一片。

就这么磕磕绊绊拍了三个多小时,存了十几个片段。晚上闺女下班回家,我拉着她帮我剪辑。闺女看着手机里的视频直乐:“妈,您这镜头晃得我头晕,而且说话也太紧张了。” 她帮我把多余的片段删掉,加了个 “舌尖上的中国” 同款背景音乐,又给视频加了字幕。看着成品,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这下肯定能火。

视频发出去的那天,我隔十分钟就打开手机看一次。早上八点发的,到中午十二点,点赞只有 2 个,一个是闺女,一个是李姐。评论区空荡荡的,连个表情都没有。我坐在沙发上蔫蔫的,连饭都没心思做。李姐知道后,特意来家里安慰我:“刚开始都这样,我前几个视频也没人看,再练练就好了。”

听了李姐的话,我又振作起来。可接下来的半个月,不管我拍糖醋排骨还是鱼香肉丝,点赞始终上不去,最多的一次也就二十多个,还都是家里亲戚给点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内容太普通了,毕竟现在教做饭的博主太多了。

就在我犯愁的时候,刷到了一个叫 “王阿姨怀旧” 的账号。她的视频里全是老物件:搪瓷缸子、黑白电视机、旧粮票,每次拍视频都拿着这些东西讲过去的事儿,点赞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我看着眼热,自己家里也有不少老物件啊 —— 结婚时穿的的确良衬衫,老伴儿年轻时的自行车,还有我妈传下来的缝纫机。

我赶紧翻箱倒柜,把这些老物件都找了出来。的确良衬衫已经泛黄了,领口还有个小破洞,我特意用针线缝了个小花补丁;缝纫机上的漆掉了不少,但踩起来还能转。拍摄那天,我穿上那件的确良衬衫,坐在缝纫机前,对着镜头开始讲:“大家看这件衬衫,是我 1988 年结婚时穿的,那会儿的确良可是稀罕物,我托在上海工作的表哥买的,花了整整三十块钱,相当于我当时半个月的工资……”

说着说着,我想起了当年结婚的情景,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视频发出去后,我心里特别期待,觉得这种有感情的内容肯定能引起共鸣。果然,当天下午点赞就破了百,评论区里有人说:“阿姨,我妈也有一件这样的的确良衬衫,看着真亲切。” 还有人说:“想起我小时候,我妈也用这种缝纫机给我做衣服。”

可没高兴两天,评论就变了味。有人说:“又来卖惨了,现在谁还愿意听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 还有人更刻薄:“天天说以前多苦,不就是想博同情吗?现在日子好了,至于总提过去吗?” 看到这些评论,我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我只是想分享自己的经历,怎么就成了卖惨了?

那天晚上我没睡好,翻来覆去琢磨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第二天去菜市场买菜,看到一个老太太在寒风里卖白菜,冻得手通红,菜篮子里还有大半没卖出去。我心里一软,想起了我妈以前也是这样,冬天顶着风雪去赶集卖菜。我掏出手机,想着拍个视频帮老太太宣传一下,说不定能帮她多卖些菜,还能让大家觉得我有爱心,涨点粉。

我走到老太太摊位前,没跟她打招呼就开拍了,镜头对着她冻得发紫的手,还有篮子里的白菜。我对着手机说:“大家快看看,这位老太太多可怜啊,这么冷的天还在这儿卖白菜,一斤才卖八毛钱,大家有需要的赶紧来买,帮帮老人家。” 说完还把老太太的摊位地址说了出来。

视频发出去后,我还跟老伴儿说:“你看我这视频,肯定能帮到老太太,还能赚点好口碑。” 可没过多久,评论区就炸了锅。有人说:“你经过人家同意就拍了?太不尊重人了吧!” 还有人说:“这不是消费别人的苦难吗?想博眼球也别用这种方式啊。” 更让我难受的是,有个邻居在评论区说:“张桂兰平时看着挺老实的,怎么拍个视频这么没底线。”

我赶紧把视频删了,心里又委屈又自责。我明明是想帮老太太,怎么就成了没底线了?我越想越难受,把手机扔在沙发上,哭着跟老伴儿说:“我再也不拍短视频了,太丢人了。” 老伴儿递我一张纸巾,叹着气说:“你啊,就是太急了。拍视频前也不想想,这么做合不合适。”

那之后的一个星期,我都没碰过手机。直到有天跳广场舞,李姐拉着我说:“桂兰,我看你最近没发视频,是不是遇到啥事儿了?” 我跟她吐槽了之前的遭遇,李姐听完说:“你那俩视频我都看了,确实有点问题。你拍老物件讲过去的事儿,没问题,但别总强调多苦多苦,大家现在喜欢看积极的;你拍卖菜老太太,没跟人商量就拍,确实不尊重人,换谁谁也不乐意啊。”

李姐的话点醒了我。我回家后重新打开短视频 APP,不再只看点赞数,而是仔细研究那些受欢迎的老年博主。我发现他们拍的内容都很积极:有的分享养花技巧,有的教大家做手工,还有的记录跟老伴儿的日常。他们的视频里没有卖惨,也没有消费别人,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看着让人心里舒服。

我决定重新开始。这次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踏踏实实拍家常菜,但跟之前不一样,我会在视频里加一些实用的小技巧。比如拍西红柿炒鸡蛋,我会告诉大家 “西红柿要先用开水烫一下,去皮更方便”;拍炒青菜,我会说 “炒的时候加一点白酒,青菜更翠绿”。

为了让视频更清楚,我还特意买了个补光灯。拍摄前,我会对着镜子练习说话,把每个步骤的讲解都背下来,直到说得自然流畅。有次拍煮饺子的视频,我特意做了两种馅,一种猪肉白菜,一种韭菜鸡蛋,详细讲解了怎么调馅才好吃,怎么煮饺子不容易破。我还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小窍门:“煮饺子的水里加一点盐,饺子皮不容易粘在一起。”

视频发出去后,我没抱太大希望,可到了晚上,点赞竟然破了五百,评论区里全是好评。有人说:“阿姨,您这方法太实用了,我以前煮饺子总破,下次试试您说的加盐。” 还有人说:“阿姨说话真亲切,就像我妈在旁边教我做饭一样。” 看到这些评论,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伴儿。

从那以后,我拍视频越来越有底气。我还会偶尔拍一些生活日常:跟老伴儿去公园打太极,帮邻居阿姨织毛衣,甚至会拍家里的小猫晒太阳。这些视频虽然点赞不是特别多,但评论区里都是友好的留言,有人跟我讨教做饭技巧,有人跟我分享他们的生活,我还认识了几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博主,经常互相交流经验。

就在我觉得自己终于摸透了短视频的门道,日子过得越来越充实的时候,一件事的发生,让我彻底意识到,退休后拍短视频,还有一类内容碰都不能碰,一旦碰了,麻烦可比没流量严重多了。

那天刷到一条吐槽小区物业的视频,点赞几十万,评论区里全是附和的声音。我想起我们小区物业的那些糟心事,脑子一热就拍了条视频,可没想到,这条视频竟让我家门口堵满了人,连老伴儿都跟我吵了一架……

我们小区的物业,确实不咋地。就说卫生吧,垃圾桶旁边总堆着垃圾,夏天招苍蝇,冬天结冰后路面滑得不行,我有次差点摔着;小区里的路灯坏了快一个月了,晚上走路黑乎乎的,跟物业反映了好几次,他们总说 “马上修”,可一直没动静;最让人头疼的是停车位,小区里车多位置少,晚回来十分钟就没地方停,有次老伴儿愣是在小区门口等了一个小时才找到空位。

那天刷到的吐槽视频,博主把他们小区物业的问题拍得明明白白,还配了字幕和音乐,底下评论全是 “我们小区物业也这样”“支持博主维权”。我看着心里直痒痒,觉得自己也能拍一条,既能发泄不满,又能引起大家共鸣,说不定还能让物业重视这些问题。

说干就干,我拿着手机在小区里拍了起来。先拍了垃圾桶旁边堆着的垃圾,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又拍了坏了的路灯,白天看着就光秃秃的,更别说晚上了;最后拍了小区里乱停乱放的车辆,有的停在人行道上,有的甚至堵在单元门口。

拍的时候,正好遇到邻居张大爷,他问我拍啥呢,我跟他说要吐槽物业。张大爷叹了口气说:“物业是该吐槽,可你拍这个有用吗?别到时候给自己惹麻烦。” 我当时满脑子都是那条高赞视频,没把张大爷的话放在心上,还跟他说:“现在都讲维权,我拍视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说不定物业就改了。”

回家后,我赶紧剪辑视频。学着网上的样子,给视频加了个醒目的标题:“这样的物业,业主怎么忍?” 又配了段激昂的背景音乐,还在视频里加了自己的旁白:“大家看看我们小区的物业,收着物业费不办事!垃圾堆成山没人管,路灯坏了没人修,停车位不够还不管乱停车,这样的物业,有谁能满意?”

视频发出去后,我心里特别激动,每隔一会儿就看一次。不到两个小时,点赞就破了千,评论区里全是小区业主的留言:“我早就想吐槽了,物业太不作为了!”“阿姨说得对,我们得联合起来找物业算账!” 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建个业主群,一起维权。我看着这些评论,觉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甚至开始幻想物业看到视频后,会主动来找业主道歉,赶紧解决问题。

可我没高兴多久,麻烦就来了。下午三点多,我正在厨房切菜,突然听到敲门声,特别响,还很急促。我擦了擦手去开门,门外站着三个男人,其中一个穿着西装,看起来像是领导,另外两个穿着物业的工作服。

穿西装的男人先开口,语气特别冲:“你是张桂兰吧?是不是你拍了吐槽我们物业的视频?” 我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是我拍的,怎么了?你们物业做得不好,还不让人说了?”

“做得不好你可以去物业办公室反映,没必要拍视频造谣吧?” 男人说着,从手机里调出我的视频,“你看看你这视频里说的,什么‘垃圾堆成山’‘路灯坏了没人修’,我们昨天刚清理过垃圾,路灯也已经报上去维修了,你这不是造谣是什么?”

“我怎么造谣了?” 我也来了气,“垃圾是你们昨天清的,可之前堆了好几天了!路灯坏了一个月,你们现在才报维修,还好意思说我造谣?”

我们俩越吵越凶,引来了不少邻居围观。有人劝我:“桂兰,别吵了,有话好好说。” 也有人帮我说话:“物业确实做得不对,阿姨说的是实话。” 可那几个物业的人根本不听,坚持说我造谣,还说我的视频影响了物业的声誉,让我赶紧删掉,不然就起诉我。

我气得浑身发抖,正要跟他们理论,老伴儿回来了。他一看这阵仗,赶紧把物业的人请进屋里,又给他们倒了水。物业的人跟老伴儿说了事情的经过,还是坚持让我删视频。老伴儿皱着眉头,转头跟我说:“你怎么不跟我商量就拍这种视频?赶紧删了吧,别真把事情闹大了。”

“我凭什么删?我说的都是实话!” 我不服气地说。

“实话也不能这么说!” 老伴儿也急了,“你指名道姓说我们小区物业,还拍了视频发出去,这要是真起诉,咱们能占着理吗?再说了,以后咱们还得在这儿住,跟物业闹僵了,以后办事多不方便?”

邻居们也在旁边劝我:“桂兰,听你老伴儿的,删了吧,别给自己惹麻烦。”“就是,物业虽然做得不好,但咱们可以找业主委员会反映,拍视频太冲动了。”

我看着老伴儿着急的样子,又看看周围邻居劝我的眼神,心里又委屈又无奈。最后,我还是当着物业的面,把视频删了。物业的人走之前,还警告我:“以后别再拍这种造谣的视频,不然我们真的会起诉。”

他们走后,我忍不住哭了起来。老伴儿坐在我旁边,叹了口气说:“我不是不让你维权,可维权也得讲究方式方法。你拍视频吐槽,看着解气,可一旦被人抓住把柄,麻烦就大了。咱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我翻来覆去想,为什么我拍真心分享的视频没人看,拍这些吐槽、卖惨的视频,要么招反感,要么惹麻烦?难道退休后就真的不适合玩短视频吗?

接下来的几天,我没心思拍视频,也没心思跳广场舞,整天闷闷不乐的。李姐看出了我的不对劲,特意来家里看我。我跟她讲了吐槽物业的事儿,李姐听完说:“桂兰,你这就是犯了玩短视频的大忌。我之前听一个做自媒体的小姑娘说,退休老人拍短视频,有两类内容绝对不能碰。”

我赶紧问她:“哪两类?”

“第一类就是你之前拍的,过度消费苦难和隐私的内容。” 李姐说,“比如你拍卖菜老太太,没跟人商量就拍,还把人家的困境放大,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隐私,消费别人的苦难;你拍老物件讲过去的事儿,总强调多苦多苦,也容易让人觉得你在卖惨博同情,自然招反感。”

“那第二类呢?” 我接着问。

“第二类就是你这次拍的,恶意吐槽、指责他人或机构的内容。” 李姐解释道,“尤其是指名道姓说哪个小区、哪个物业,很容易引发纠纷。你觉得自己说的是实话,但人家可能会说你造谣、诽谤,真要是闹到法院,咱们年纪大了,哪有精力跟他们耗?而且这种视频,就算暂时有流量,也全是负面评论和争议,除了给自己添堵,一点好处都没有。你想想,咱们退休了图啥?不就是图个开心自在吗?犯不着为了这点流量,跟人吵来吵去,还担惊受怕的。”

李姐的话像一把锤子,一下敲醒了我。我坐在沙发上,回想这大半年拍短视频的经历,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拍老物件卖惨,招来一堆刻薄评论;拍卖菜老太太,被人说没底线;拍视频吐槽物业,差点被起诉,还跟老伴儿吵了架。这些事儿,哪一件不是让我闹心的?

“可我就是想不通,” 我叹了口气,“为啥那些真心分享的视频,就没人看呢?我拍的煮饺子技巧,虽然点赞比之前多,但跟那些吐槽视频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傻妹子,流量这东西,哪能强求啊?” 李姐拍了拍我的手,“咱们老年博主,跟年轻人不一样,咱们的粉丝都是跟咱们年纪差不多的人,他们就喜欢看实在的、有用的内容。那些吐槽视频看着热闹,可看完了啥也没留下,时间长了,大家也会腻的。你拍的做饭技巧,人家看完能用上,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慢慢积累,粉丝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听了李姐的话,我心里豁然开朗。是啊,我拍短视频的初心,不就是想分享生活、给别人带来点帮助吗?怎么后来就跑偏了,一门心思追求流量了呢?

从那以后,我彻底调整了心态。不再天天盯着点赞数和播放量,而是把更多心思花在内容上。每天早上,我会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食材,回来后仔细琢磨怎么做才能更好吃,怎么拍才能让大家看清楚步骤。

有一次,我想拍个做酱牛肉的视频。为了把酱牛肉做得软烂入味,我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先把牛肉泡在清水里去血水,中间换了五六次水;然后用八角、桂皮、香叶等十几种香料熬卤汁,熬了整整两个小时;卤牛肉的时候,我还特意记了时间,每隔半小时就去翻一下,生怕煮过头。

拍摄那天,我从泡牛肉开始拍,一步步展示怎么做卤汁、怎么卤牛肉,还跟大家分享了一个保存酱牛肉的小技巧:“酱牛肉煮好后,别着急捞出来,放在卤汁里泡一夜,味道会更浓。吃不完的酱牛肉,切成片放在保鲜盒里,再倒点卤汁,放冰箱冷藏,能保存一个星期呢。”

视频发出去后,我像往常一样,该做饭做饭,该跳广场舞跳广场舞,没特意去看手机。直到晚上睡觉前,我才打开短视频 APP,没想到,这条视频的点赞竟然破了两千,评论区里全是好评。

有人说:“阿姨,您这酱牛肉看着就好吃,明天我也试试做。” 还有人说:“阿姨太细心了,连保存的方法都告诉我们,太实用了。” 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个粉丝留言说:“我妈也喜欢做酱牛肉,可总做不好,我把您的视频发给她了,她说明天就照着做,谢谢您阿姨。”

看着这些评论,我心里暖暖的。原来,真心分享有用的内容,真的会被大家看到和认可。从那以后,我拍视频更有动力了。我还根据粉丝的留言,调整了视频内容。比如,有粉丝说想学做面食,我就拍了教大家做馒头、包子、饺子的视频;有粉丝说想知道怎么把家常菜做得更有味道,我就拍了教大家调酱料、用香料的视频。

为了让视频更丰富,我还偶尔拍一些生活小常识的视频。比如,教大家怎么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怎么保存蔬菜能更久,怎么用废旧物品做收纳盒。这些视频虽然制作简单,但很受大家欢迎,粉丝也慢慢涨到了一万多。

有一天,小区里的王阿姨找到我,说她也想拍短视频,问我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我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她,还特意提醒她:“王姐,拍短视频有两类内容千万别碰。一类是过度消费苦难和隐私的,比如随便拍别人的困境,或者总说自己多惨,这样会招反感;另一类是恶意吐槽、指责别人的,尤其是别指名道姓说哪个机构或者哪个人,容易惹麻烦。咱们退休了,拍视频就是图个开心,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王阿姨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说:“桂兰,谢谢你啊,我记住了。我就想拍点养花的视频,跟大家分享怎么养花,应该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了,” 我笑着说,“养花是好事,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肯定会受欢迎的。”

后来,王阿姨真的拍了养花的视频,还经常跟我交流拍视频的心得。看着她从一开始的紧张兮兮,到后来能自然地对着镜头分享养花技巧,我心里也替她高兴。

现在,拍短视频已经成了我退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上,我会先看看粉丝的留言,回复大家的问题;然后去菜市场买菜,准备当天拍视频的食材;下午就在家拍视频、剪辑视频;晚上跟老伴儿一起散步,或者跟老姐妹们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

有一次,闺女回家看我,看到我对着手机跟粉丝互动,笑着说:“妈,您现在可真时髦,都成网红了。” 我笑着说:“我可不算网红,就是跟大家分享点有用的东西,能帮到大家,我就开心了。”

老伴儿也对我刮目相看,有时候还会帮我搭把手,比如帮我举手机、收拾厨房。他还跟我说:“现在看你拍视频,比以前天天唉声叹气好多了,整个人都精神了。”

回想这一年多的短视频之路,我真的感慨万千。从一开始的盲目跟风、追求流量,到后来的踏实分享、收获认可,我不仅学会了拍视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退休后的生活,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帮助和快乐,就是最有意义的。

而那些曾经让我栽跟头的 “坑”—— 过度消费苦难和隐私、恶意吐槽指责他人,也成了我宝贵的经验。我经常跟身边想拍短视频的老姐妹们分享这些经验,希望她们能少走弯路,在短视频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价值。

其实,短视频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它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报。如果你急功近利,想靠博眼球、卖惨、吐槽来获取流量,最终只会招来反感和麻烦;如果你真心实意地分享有用的内容,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就一定会被大家认可和喜欢。

57 岁的我,虽然在短视频路上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还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我也希望更多退休的老伙计们,在尝试短视频的时候,能记住这两类不能碰的内容,别让流量毁了拍视频的初心,也别让原本快乐的退休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