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张颖:血糖失控的 7 个皮肤症状,别再当成 “普通皮肤病”!

2025-09-18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血糖变化的“敏感信号器”。当血糖长期失控(过高或波动过大)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会损伤皮肤的神经、血管和毛囊,引发一系列看似 “普通” 却暗藏风险的皮肤问题。这些症状若长期忽视,不仅会加重皮肤不适,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警,需格外警惕。

1. 皮肤反复瘙痒,无明显皮疹

这是血糖失控最常见的皮肤信号之一,常表现为:

全身或局部(如四肢、外阴、肛周)瘙痒,夜间加重,抓挠后可能出现抓痕、脱皮,但没有明显的红斑、丘疹等皮疹;

外阴或肛周瘙痒更需注意—— 高血糖会让尿液、汗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刺激局部皮肤,还可能诱发真菌或细菌感染,加重瘙痒。

原因:血糖升高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同时,高糖环境会降低皮肤抵抗力,容易滋生微生物,双重作用引发瘙痒。

提醒:别自行用“止痒药膏” 缓解,若瘙痒持续超过2 周,需及时测血糖,排查是否因血糖失控导致。

2. 皮肤出现 “黄色 / 褐色硬疙瘩”(糖尿病性黄瘤)

这类皮肤异常多出现于:

肘部、膝盖、背部、臀部等易摩擦部位,表现为直径1-3 毫米的黄色、橘黄色或褐色小疙瘩,质地较硬,可单个或成群分布,一般无明显疼痛或瘙痒;

常见于血糖、血脂同时失控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人群。

原因:血糖过高时,身体代谢脂肪的能力下降,导致甘油三酯、胆固醇在皮肤下沉积,形成黄瘤。这不仅是皮肤问题,更提示“代谢紊乱加重”,需同时检查血脂。

提醒:出现黄瘤后,需及时调整饮食(低脂、低胆固醇),并在医生指导下控糖、调脂,避免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3. 皮肤干燥、脱屑,像 “砂纸” 一样

血糖失控时,皮肤干燥常表现为:

四肢、小腿外侧等部位皮肤明显粗糙,摸起来像砂纸,伴随脱屑,冬季或干燥环境下更严重;

部分人会出现皮肤开裂(尤其脚后跟),甚至因干燥引发刺痛感,增加感染风险。

原因: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保湿能力”—— 一方面,血糖升高会导致皮肤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缺乏油脂和水分滋养;另一方面,高糖会损伤皮肤血管,减少皮肤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干燥。

提醒:日常需避免频繁洗澡(冬季每周1-2 次即可),水温控制在 37℃以下,洗澡后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霜(含甘油、神经酰胺成分最佳),同时重点控糖,从根源改善皮肤状态。

4. 伤口难愈合,反复感染

这是血糖失控最危险的皮肤信号之一,特点是:

轻微擦伤、划伤后,伤口长时间(超过2 周)不愈合,甚至出现红肿、渗液、化脓,形成溃疡;

常见于足部(糖尿病足早期表现),因足部神经感知差,小伤口易被忽视,最终可能发展为严重感染,甚至需要截肢。

原因:高血糖会直接影响伤口愈合的“三大关键环节”——① 降低白细胞的杀菌能力,让感染难以控制;② 损伤血管,减少伤口局部的血液供应(缺乏营养和氧气);③ 减慢皮肤细胞的修复速度,延长愈合时间。

提醒:一旦出现伤口难愈合,需立即测血糖,并就医处理伤口,避免延误糖尿病足的干预时机;日常需注意足部护理(穿宽松鞋袜、每天检查足部)。

5. 皮肤出现 “水疱”,像 “烫伤样” 却无外伤

这类水疱的特点的是:

多出现于手脚部位,水疱直径1-5 厘米不等,透明或淡黄色,水疱壁较薄但不易破,一般无明显疼痛或瘙痒,愈合后可能留下色素沉着;

常见于血糖突然升高或长期失控的患者,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性大疱病”,虽不常见,但属于典型的糖尿病皮肤并发症。

原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皮肤的微血管和神经,导致皮肤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轻微摩擦或压力就可能引发水疱,且愈合缓慢。

提醒:出现这类水疱后,切勿自行挑破(易感染),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处理水疱,并强化控糖,避免水疱反复出现。

6. 皮肤发红、灼热,甚至出现 “玫瑰糠疹样皮疹”

部分血糖失控患者会出现:

躯干、四肢近端(如大腿、上臂)出现淡红色、椭圆形的皮疹,类似“玫瑰糠疹”,伴随轻微瘙痒或灼热感,皮疹边界清晰,可能逐渐扩大;

皮疹多在血糖升高后1-2 周出现,若血糖得到控制,皮疹会在数周内逐渐消退,但若血糖持续失控,可能反复出现。

原因:目前认为与高血糖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 有关 —— 高糖会激活身体的炎症因子,导致皮肤血管扩张、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形成皮疹。

提醒:若皮疹伴随血糖升高,需优先控糖,同时避免抓挠(防止破损感染),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抗炎药膏缓解症状。

7. 指甲变厚、变色,出现 “灰指甲”

血糖失控时,指甲异常常表现为:

指甲增厚、变脆,颜色变黄、变灰或发黑,指甲下可能出现碎屑,严重时指甲与甲床分离,甚至脱落;

这其实是“甲癣”(灰指甲)的典型表现,但糖尿病患者感染甲癣的概率是普通人的 2-3 倍,且治疗难度更大、易复发。

原因:高血糖会降低指甲的抵抗力,让真菌更容易在指甲下滋生;同时,指甲周围的血管、神经受损,会减少指甲的营养供应,让指甲更脆弱,难以抵抗真菌感染。

提醒:出现指甲异常后,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同时严格控糖,减少感染复发风险。

总结:皮肤是血糖的“晴雨表”,出现异常别忽视!

以上7 个皮肤症状,看似与 “血糖” 无关,实则是身体发出的 “控糖预警”。若你或家人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已确诊糖尿病的人群,需立即:

监测血糖(空腹、餐后2 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确是否存在血糖失控;

及时就医,区分“普通皮肤病” 和 “糖尿病相关皮肤并发症”,避免盲目用药;

强化糖尿病管理(规范用药、调整饮食、规律运动),从根源减少皮肤问题和并发症风险。

记住:皮肤问题的改善,往往是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直观信号”—— 管好血糖,才能让皮肤保持健康状态。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