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东西夹击中国?特朗普筹划数月,想重新掌控阿富汗基地,航母靠近伊朗
2025-10-08
美军“尼米兹”号突然出现在阿联酋外海,波斯湾的空气立刻紧张了几度。霍尔木兹海峡的天上多了侦察机,海面上有舰载直升机来回盘旋。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库里写得清清楚楚,全球三成的石油运输要从这条狭窄的水道走。一旦这里出问题,油价和全球经济没几天就得跟着翻跟斗。
伊朗的反应很直接,陆军高官普尔达斯坦放话,任何敌对行动都会遭到毁灭性打击。这可不只是嘴炮,伊朗在这一带的反制手段,美国自己心里有数。这次“尼米兹”除了例行巡逻,还跟科威特军方碰了头,聊的就是北阿拉伯湾的安全和如何提升地区稳定能力。问题是,这种会谈一旦发生在美国航母到来的同一时刻,其他人自然会往对伊朗施压的方向想。
时间往前拨几天,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一块儿出现在记者会上,他突然甩出一句话,美国正考虑重新夺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控制权,还特意提醒这地离中国“只有一小时车程”。这个表态让多国 diplomat 和智库分析员立马坐不住了。
巴格拉姆的地理位置太敏感了。它在喀布尔以北40多公里,是美国当年打阿富汗战争时的指挥中枢。拜登仓促撤军后,这个基地直接落在塔利班手里。联合国的评估明确显示,现在它完全由阿富汗当局掌控,没有和任何第三方签驻军协议。特朗普却多次渲染“中国可能接管巴格拉姆”的说法,尽管阿塔和中方都否认,这种舆论已经在美国国内发酵。
很多人留意到,美国现在冻结着阿富汗大约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分析猜测,特朗普团队可能打算拿这笔钱做筹码,逼阿塔松口。但阿富汗经济虽然脆弱,却更倾向于通过和中国合作搞基建、做生意,不想一头栽进美方的圈套。如果特朗普真和塔利班达成什么交易,美国国内会掀起政治风暴。华盛顿的两党在对塔利班问题上的共识,就是得硬。
美国这次在波斯湾的动作,表面上是冲着伊朗,背后却也带着牵制中国的算盘。波斯湾跟中亚地缘上是相连的,美军在这里加大存在,就多了一根牵动中亚局势的杠杆。特朗普公开喊出“东西包夹中国”,也算是把盘算摊开了讲。
可问题是,西边包不包得住,全看巴格拉姆能不能重新握到手。兰德公司的最新研究指出,如果美军掌控这个基地,在对中亚和新疆的情报监视、空中打击能力上会有巨大提升。但光有口号不够,阿塔的态度不变,这事就很难推得动。美方那70亿美元固然重要,但真要换成战略主动权,还差得远。
中方对这一切的态度很清楚。《中国周边安全蓝皮书》已经写明,中美在阿富汗和中亚的博弈,是全球地缘格局的新变量。如果美方借驻军巴格拉姆来威胁中国核心利益,这不只是外交部的事,而是涉及多个部门的联合安全评估。阿富汗对中国是西部战略门户,中方自然不可能对美军的动向掉以轻心。
与此同时,中阿之间的经贸合作正在走实。阿富汗方面正积极寻求“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项目,北京近期的高层会晤也明确表态,支持阿富汗经济重建,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相比美方的冻结和威压,这种合作对阿塔来说有吸引力得多。
中东方向,美国的老盟友正悄悄离心。以色列袭击卡塔尔的事,让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面子上掉了一大块。沙特和巴基斯坦九月签了个历史性防御协议:一旦沙特遭攻击,巴方会动用包括核威慑在内的全部军事手段来保卫。这等于在美国主导的安全体系边上,自立了一面新旗。权威智库把它称作是“阿拉伯对美信任危机的拐点”。
阿拉伯国家没有直接批评美国对那次袭击的态度,但一个个都在用行动拉开距离,转而推动区域自主合作。2025年9月的中东安全指数显示,沙特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任度比2020年下降了近35%。这在军政圈里可不是小数目,背后是大环境正在从单极向多极转变。
美以联盟虽然还在,但那个美国“独霸”中东的局面,正在被结构性地蚕食。各国开始向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力量靠拢,想多留几条安全和外交的备份通道。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要在中东搞军事冒险,周围国家未必会全力配合。
五角大楼对这盘棋的难度心知肚明。参议院军情委员会九月的听证会上,军方高层承认,伊朗和其地区盟友武装升级的风险很高,仅靠一两艘航母不可能彻底控制局势。换句话说,美国想两头施压中国,中东这一头本身就不稳。
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穆贾希德,则是多次正面回击特朗普的说法。他强调巴格拉姆完全由阿富汗掌控,没有和任何国家谈驻军。他甚至点名让美国政客发言时注意“完整准确”,这话的目标非常明确。
特朗普高调的表态背后,是美国对自己全球战略地位的焦虑。撤出阿富汗后,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接连被中国冲破,美方不得不在西部方向另找杠杆。但各国的独立意志、多极化的现实,还有新兴力量的崛起,都让这种“包夹”战略充满变量。
阿富汗、中东、波斯湾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名字。它们连着全球能源、地缘通道,也连着大国的神经。2025年的秋天,美国从外交到军事的每一步,都踩在敏感处,周围的反应一片复杂。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在全局里掀起浪花。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